人才缺口达30万?国内集成电路缘何陷入人才困境「图」

  5月18日下午,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在才智分论坛上表示,截至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大约在40万人左右,这些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有33万人左右,占总从业人数80%左右。

  由于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通常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从2017-2018年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比最多为65%,其次硕士学历占比18%,大学专科学历正比15%,博士及大专以下学历仅占1%。

  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一资源,也是制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透露,目前30万人的国内芯片行业人才缺口,遍布行业内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研发人才、企业管理领军人才、每道工序的制造人才等,还包括操作工人、封装工人、设备协调工人等。

  徐伟表示,如果说现在集成电路的人才缺口是30万,那么未来随着芯片需求的增加,人才缺口只会慢慢的大。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越800万人,但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地平线芯片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去从事金融和互联网,即使是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毕业的学生都会转金融或从事互联网。我觉得其实国内最近十几年,挣钱的机会太多了,做芯片很辛苦,但是来钱没那么容易。

  此外,芯片产业人才缺口大不仅仅是因为数量不够,还因为质量不高。有经验的人指出,目前我国主要是依靠高校培养集成电路人才,但由于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环境要求苛刻,全国高校都不具备学生上线实习的条件,毕业生很难上手就用。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和沉淀相对滞后,企业为满足自身的需求,通常会降低对人才工作年限的要求。有关数据表明,在我国,有36%的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工作年限没有要求,32%的企业要求1-3年的工作经验,而我国拥有5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的从业人员较少,因此仅8%的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工作年限达5-10年,1%的企业要求10年以上。

  我国芯片产业在崛起的过程中,人才缺口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深圳、合肥、芜湖、重庆、成都、长沙、厦门、杭州等多地都出台了鼓励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城市分布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城市布局和产业重点城市布局基本保持一致,人才需求大多分布在在一线%的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一位,其次上海和深圳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32.8%、13.7%,第四位到第十位的城市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青岛、苏州、西安和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