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11-06 23:20 | 作者: 安博电竞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与要求,无锡太湖学院即将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其中,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第二类第三种审核评估则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为更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和基本方法等相关联的内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官微推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宣传知识”系列专题,欢迎各位持续关注与分享交流。
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策略,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快速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大目标纲要》《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和《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江苏省情,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江苏高等教育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社会治理新形势,把握高等教育普及化新趋势,突出育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内涵提升,有力支撑江苏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0年底,全省有普通高校167所,在校生225.8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4%,比全国中等水准高8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一直在优化。积极地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建设,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市属本科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转设为南京传媒学院。淮海工学院顺利更名江苏海洋大学,宿迁学院由民办高校转制为省属公办高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高水平师范教育。部分高校向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更加紧密,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内涵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引领,持续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四大专项”,累计投入147亿元,推动全省高等教育在“高原”上打造“高峰”。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43个学科变成全球一流建设学科。建成258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8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46个,占全国总数10.7%。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的获奖总数和质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2018年获奖55项,占全国获奖数12.2%,一等奖10项,占全国20%。在近三届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中,获一等奖数占全国21.4%。创新人才教育培训硕果累累。累计培养本科及以上毕业生154.9万,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7%。整合行业领军企业、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的优质资源共建15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面向行业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192项,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近4万人。聘用1800余名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开设近千门企业课程和科技讲座,直接受益研究生超5万人。大力实施“大院名企联培计划,全省5679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进站培养研究生超1万人。累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75万项,引导30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全省高校累计14.86万支团队、61.01万人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国赛金奖49项,并列全国第一。全省高校14374支团队,14.91万名师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打造江苏最大思政课堂。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每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的目标。
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聚焦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快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校获科技经费1052.83亿元,较“十二五”同比增长63%。全省高校建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位居全国第二;教育部认定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0个,位居全国第一;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78个。全省高校建有各类科研基地平台700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69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位居全国第一;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16所,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7个,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高校获国家科技奖132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312项,均位居全国第二。服务社会发展成效卓著。获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个,位居全国第一;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共建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5996个,参与承担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76项,占全省总数的44.7%。共获授权专利12.93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09万件,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2.3倍。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数达9万项,成交额达487.57亿元。全省高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7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71个,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40项,均位居全国前列。立项建设78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3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含培育点)、7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含培育点)。高校累计培养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42.38万人、非学历教育培训913万人次。
国际交流合作再上台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校企合作举办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55个。实施江苏一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合作计划、江苏一澳门葡语国家高校合作联盟等人文交流和多边合作机制。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高校累计招收外国留学生20.4万人次。2020年,留学江苏的外国留学生3.83万人,学历生比例达81%。累计聘外籍专家5000多人次,省财政选派各类出国留学生3000多人,教师短期出国进修8000多名。
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高等教育总投入约4438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占61.36%,约2723亿元。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方面提升,全省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82791人,全省高校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数量超越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0%。高校新增两院院士9人,全省高校两院院士总数达68人。每年选派350名教师和校长到世界200强大学或顶级科研院所访学深造。推行以品德、能力、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分类评价导向。
治理能力水准不断提升。以党建高质量保障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持续增强。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固本强基专项行动,创新民办高校党组织集中换届和书记选派等相关制度,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得到逐步加强。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着力优化学校发展环境。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进一步下放高校人事管理权、职称评审权,扩大科研自主权和专业设置权。充分的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度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等制度,推进学校依章程自主办学。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得到提升。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安博全站平台手机版_体育页面登录 京ICP备14037209号-2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14037209号-2 友情推荐: 安博电竞 | 安博全站平台手机版 | 安博体育页面登录